【明因识果】学佛基础之深信因果专题
深信因果 善护身口意(1)
因果又叫业、因、缘、果、报,业梵文译音,翻译过来就是造作、活动、行为等等的意思,也就是我们的行为、语言、思想,而这一切的活动又会影响他人,牵系自己,就叫“业力”。 《华严经》上说:「了知众生种种异。悉是想行所分别。于此观察悉明了。而不坏于诸法性。智者了知诸佛法。以如是行而回向。哀愍一切诸众生。令于实法正思惟。」 众生起惑、造业、受报,种什么因,就结什么果,这是自然的道理。譬如,种佛因,就结佛的果;种菩萨因,就结菩萨的果;种缘觉因;就结缘觉的果;种声闻因,就结声闻的果,这是四圣道。还有六凡道,就是三善道--天、人、阿修罗;三恶道--畜生、饿鬼、地狱。总之,种三善道的因,就结三善道的果;种三恶道的因,就结三恶道的果。这种因果的道理是丝毫不爽,千真万确,绝无迷信的色彩。 愚痴的人不知道因果的厉害,随便错因果,甚至不相信因果,拨无因果。有智慧的人知道因果报应的厉害,就怕错因果,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三思而后行。菩萨畏因,凡夫畏果,一般凡夫不明因果,愚痴造业,业缘纠缠,果报自受,六道轮回,苦不堪言。没有罪过,他要造出罪过。造出罪过,自己还不承认是罪过,反而认为理所当然,没有任何惭愧之心,这是罪上加罪,果报不可思议。 众生有种种的异别,包括善恶的种子,都是各有不同,各造各的业,各受各的报,这些都是在色受想行识五蕴法中,所分别而成就的。若能在种种业果报应之中,观察明白,就能了知一切法性,而又不破坏它。 有智慧的人,明白、了解诸佛所说的法,修菩萨行,把所聚集的善根,为众生回向。为什么为众生回向?因为哀愍一切众生。菩萨看众生太愚痴了,所做的事都是颠颠倒倒,怎么样教化也不明白。教他「舍己为人,舍末求本,拥护正法,令正法住世。」他不相信。所以众生是可怜愍者。劝他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」对于真实法,应该往对的来做。怎样是不对?应该反省一下,仔细想一想,不是只想一次,要时时想,自己是不是错了因果?自己是不是对佛教没有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,反而造出种种罪过呢?要这样时时刻刻回光返照,反省又反省,检讨又检讨。 古德云: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,惟贤惟德,可以服人。”贤德的人,不但具有知善知恶的良知良能,而且不轻忽小善之德、小恶之害,能够真正断恶修善,所以令人心悦诚服。而诸佛菩萨在因上修行,也是“断一切恶,无恶不断;修一切善,无善不修。”不计事情的大小,都能对事以真,竭尽心力广修菩萨行,最后才能成就佛道。 一己之善,不但能为自己积功累德,也能利益他人;丝毫之恶,非唯损害自己的品格,也会危害到他人。如此辗转影响,如同在湖中投下一块小石头,涟漪不断地扩大,导致整个湖面水纹的波动,其影响层面绝非自己所能事先预料。因此,对世间人而言,起一个善念、说一句好话、一个善意的回应,乃至露出一个微笑,不但能够让内心越来越光明,也可以拉近亲子间的关系、提高公司的业绩、促进国家、社会及各个团体的和谐,甚至可以消除种种人为的灾难。对修行人而言,身口意三业若能持戒清净,微小的过患都能远离,微细的善行都不舍弃,则自性慈悲与智慧就能显现,也就更有能力去帮助一切众生。 【白话典故一:小沙弥慈心救蚂蚁,寿命延长】 七天后,小沙弥安然无恙的又回到寺院里向师父销假。师父一看,非常的惊讶与纳闷,再一看,这个小沙弥的气色整个变了,於是问他:「你这几天回家还好吗?是否有碰到什么事呢?」 原来这样,小沙弥因为放生而改变了命运,并得以延长寿命。 【白话典故二:一念嗔恨心堕为蛇身】 佛陀住世时,众僧日中一食,托钵化缘毕,或在山林间经行,或于树下静坐思惟谛理,个个摄心专注,精进行道。 一天,有位比丘正安详地行走在草间小路上,听得不远处传来喑哑低沉的声音,唤道:「和尚道人…」比丘抬头张望,猛然看到一条大蛇正逶迤而来,顿时一惊;只见大蛇又说:「道人不要惊慌恐怖,我不会加害于您,我是特地来请您为我说法,让我得以脱离这丑陋可怕的身躯。」 大蛇问比丘:「您有听过阿耆达王吗?」比丘回答曾听过此人,大蛇便言:「我就是阿耆达王。」比丘不可置信地问:「阿耆达王造立佛塔无数,供养三宝,护持正法,功德广大,理当受享天福,怎么会得如此果报呢?」大蛇不胜唏嘘,面露愁苦地向比丘哀诉说:「您有所不知,在我临命终时,为我持扇旁立的侍者不慎失手,致使扇子掉在我的脸上,我不由自主地起了大瞋恨心。一念之间,气绝命终,心与境相应,便堕落成蟒身,身心不宁,日夜受苦。」 比丘听完大蛇的话后,心生怜悯,立刻为大蛇开示苦集灭道、因缘果报、自性清净等种种妙理。大蛇一心乐听,法喜无比,七天七夜不眠不食,过后命终便生天上,得庄严自在的报身。几个月后,天人为了感念佛法利生的恩泽,特持香花来到佛所散花供佛。现场大众突见天降香花,不明所以,天人于是在虚空中出声白言:「我乃过去阿耆达王,幸得道人为我说法而生天上,今日散花以报佛恩!」 【缘聚禅莲恩师法语】 深信因果 善护身口意(2) 早在2500多年前,佛陀就为我们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,因果规律在客观世界中本来就存在,不是佛陀制造出来的,而是佛陀发现了宇宙真相,成为彻底觉悟并得到解脱的人。佛陀曾经开示我们:“诸法因缘生,诸法因缘灭”。就是说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各种因缘和合而产生,因缘分散而消失。人也是一样,我们是精神与物质的结合体,物质就是我们的身体。是由地、水、火、风四种元素构成。地是指筋骨、肌肉等固体;水是指血液、唾液、尿液这类的液体;火就是身上的暖气,也就是热力;风是指人的呼吸,也就是气体。“四大”一分散就意味着死亡的到来。但是“精神”不会消失,在佛法叫阿赖耶识,俗话叫做灵魂也称魂神、魂识,阿赖耶识是梵文,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含藏识,是储存善业、恶业种子的储存所,也可以叫仓库、或种子库、是接受善恶业报的主体。 一般人肉体死亡之后,灵魂本身不能做主,受业力的牵引,经上说:业力牵引灵魂的情形,就象讨债、强者先牵。那就是说哪一方面的业力最重,就堕在哪一方面去。佛经把业分成十种,每种分上、中、下三等,叫十善十恶。十恶叫做:1、杀生;2、偷盗;3、邪淫;4、妄语;5、两舌;6、恶口;7、绮语;8、贪;9、嗔;10、痴。反过来就是十善。1、不杀生而放生、护生;2、不偷盗而布施;3、不邪淫而修梵行(清净行);4、不妄语而说诚实语;5、不恶口而说柔和语;6、不两舌而说调解语;7、不绮语而说直质(正直、朴实)语;8、不贪而修不净观;9、不嗔而修慈悲观;10、不痴而修因缘观。这十善十恶又分成三品,就是三个等级,做到了上品十善的人生天道,中品十善的人生人道,下品十善的生阿修罗道(属于天龙八部之一,有福报、有神通,但凶恶好斗),犯上品十恶的人堕地狱道,犯中品十恶的人堕饿鬼道,犯下品十恶的人堕畜生道。这是佛陀以慧眼观察六道轮回的现象,亲口宣说的,我们绝对要深信不疑。 而在人道中,我们的身体叫报身,是来受善恶果报的,果报又分为正报、依报两种:正报就是一个人的相貌好坏,寿命长短以及富贵贫贱等。依报就是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,家庭环境和亲属关系。正报有福,依报自然丰富圆满,正报无福,依报必定贫困恶劣。依报随正报转,而每个人所受用的正报与依报,都是过去生种的业因,现世结的果报,正如佛经所说:“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(果),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(因)。”这说明贯通三世的因果规律是真实存在的。 可有些人却认为人生一切都是偶然,没什么前因后果,有人看见好人受恶报,恶人受善报,便怀疑因果,有人说,死了、死了、死了便了,如果一死便了,人生就没有价值了,学佛修行,也就没有意义了,而一贯作恶之人就太便宜了。归根结底就是由于不懂因果贯通三世的道理。为什么恶人会有善报?这是由于他过去生中培植的善根深厚,现在善缘又先成熟,因此先享福报;如果他今生不作恶事,福报就更好。至于他今生所种的恶因,也不会自行消失,因缘成熟时,必会受到应得的果报。 为什么善人会受恶报?这是由于他过去生中所造的罪业深重,现在恶缘先成熟,所以先受恶报。《涅槃经》云:“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,三世因果,循环不失”。种下业因,必受果报,但有早迟的不同,大体上有三种情况:一、现报,今生做善事,今生享乐报;今生做恶事,今生受苦报。二、来生报,今生作善,来生享福;今生作恶,来生受苦(父母积阴德,子孙享福报,也属于这类)。三、后报,现在作善、作恶,到二世、三世,甚至百千劫,后才受报。 我们同做一件事,说一句话,甚至起一个念头,都是在种因,在造业。根据所种的善因或恶因,即造的善业或恶业不同,都会受到不同的果报,概括说,就是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通俗地说就是一切的痛苦来自于恶业,而一切的快乐来自于善业。这都具有一定的规律,称为因果规律。 因果规律的特点是因小果大。比如一粒谷种到田里面去,它可能结出了一百颗甚至二百颗谷粒。同样,我们身口意似乎微不足道的一个造作,在果报成熟的时候,会使我们得到意想不到的后果。 因果规律是宇宙的真理,如影随形、真实不虚,种善因招感善缘感得善报,种恶因招感恶缘感得恶报。比如秋天想收获,春天必须播种,中间浇灌、施肥等各种助缘,这样时节一到自然收获成熟圆满的果报。而世上的一切所求,都不可能凭空而降,都有它产生的因和缘,一切是“自造因,自得果”。自己不上供下施,广种福田,谁把福报给你呢?自己不断除伤害有情,谁把长寿给你?佛菩萨虽然慈悲教诲我们,但众生自己执着邪见不放,佛也无法代替我们获得正见。一切诸佛中哪一尊佛不是自己积聚因缘而成佛的呢?乃至一切圣人谁不是因地不断累积福德资粮而成就的?世界上哪有不劳而获之事呢?绝对不可能,佛经中有许多因果公案,证明了这一点。 已经造下的善业、恶业,在因缘会遇时一定会感得果报,就象田中已经播下的好种子,只要条件具足,一定会产生果实的,丝毫不会空耗。 【白话典故:一头牦牛】
深信因果 善护身口意(3)
1、以什么样的发心 【白话典故一:见解者——发殊胜愿 得佛授记】 2、不同的对境: 3、有戒律摄持比没有戒律摄持所做的业感得的福报广大的多 5、正法布施超胜于财物布施 6、断恶修善知错改过忏悔恶业非常重要 7、特殊时期的增上广大 8、特殊地域的增上广大 【白话典故二:求解不修行的果报】 几年的夙夜匪懈,息心深究,他们也都有成就。哥哥证得阿罗汉果,弟弟也深入三藏教典。 可是,弟弟常常以为自己广学多闻,自夸炫耀,卖弄聪明,传播名声,引以为荣。他的哥哥知道以后,很是为他担心。对弟弟的成就,感到悲观。于是,有一次,他就劝告弟弟说道:“人身难得,佛世难值,正如佛陀常说的,失人身如大地土,得人身如爪上泥。而今你既得了人身,应当以修行为重,解学则在其次,千万要慎重选择!” 弟弟听了,并不以为然,像耳边风,并不记在心中,反驳道:“你说的我认为不一定是对。我觉得我现在虽然对佛法有大海一滴的认识,但尚未得其骨髓,所谓既登其堂,必入其室。待我精通三藏,堪任人天师表的时候,然后再修道也不迟。” “可是,人生无常,生命不能长久,也许你的三藏还没有学成,无常就落到你身上了,所以及早修行最为要紧。” 弟弟仍然固执他的本意,不肯接受哥哥的劝告。不久,弟弟染上奇异的怪病,医药无效,必死无疑。弟弟知道自己会死,心中非常恐惧,对他哥哥说道: 【缘聚禅莲恩师法语】
深信因果,善护身口意(4) 佛以大慈悲心, 乘大愿力降生于印度为国王太子, 看透人间尊荣富贵五欲的虚妄, 随即抛却人间富贵去修行, 示现证果成佛。佛在当时现身,是为了要使众生从生死苦海中彻底解脱出来、逐步走向觉悟, 而现身作模范, 使众生明白一切烦恼生死的苦因以及解脱苦的根源的方法;并以语言文字, 依众生的种种差别苦恼而说种种方便救度众生的方法。所以说,佛揭示宇宙真理以及教诲众生从迷妄走向觉悟的方法, 就是佛法。众生不能够了却一切烦恼生死的苦, 是由于不明白佛所说三世因果的缘故;现略将世人谬解的因果与佛所说的因果, 比较加以说明。 若明白佛所说三世因果的道理, 知道人不是突然而生的, 死后也不是什么都没有了。因为人身是由‘地水火风’四大假合而成, 人到死的时候, 四大假合之身虽死, 而业识却并没有死。明白这个业识的道理, 那佛说三世因果的道理, 也就容易明白了。因为人生不止一世,死后并不是就什么都没有了, 而是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生死轮转不息, 乃至于尽未来际也没有止息的时候。这无始终、无内外的业识, 就是从无始以来众生所作善恶业力, 积集而成业识。善的业强于恶的业, 则善业先成熟而感受善果;恶业强于善业, 则恶业先成熟而感受恶果。因为有善恶种种大小多少的差别, 所以就感得贫富、贵贱、贤愚种种的差别。 ‘欲知前世因, 今生受者是, 欲知来世果, 今生作者是’。平常人看见罪大恶极的人, 偏偏却是富贵双全儿孙满堂;看见为善不倦的人, 偏偏是无儿无女, 受那贫贱的苦:报应相左, 就认为没有因果, 这是由于不明白业识受生的缘故。这业识受生有因缘:业识为因, 父母为缘, 因缘和合而成人身。今假定有人作种种善业, 这业因属于善, 当然要结善果;但是又必须要借父母两业缘, 须此父母有应得这个造善因受善果的子女报, 然后才能够藉此父母两业缘而受生。具足这三种业的因缘, 就谓之同业所感。业识犹如谷种, 父母两业缘犹如土水日光人工等, 因缘具足而后可以发芽结谷。 善恶果报, 由善恶业因而成, 犹如种豆得豆、种瓜得瓜, 这种因果是毫厘不爽的。世人不明白佛说因果的道理, 犹如不明白长江源流的人。今假定长江向东而流, 中间被山所阻, 折而由北向南, 南岸是平原, 平原上的人就说长江水到这里就没有了。因果道理也是一样,不能因为今生隔阴之谜不知道过去世的事情,就断定没有过去,不知道死后的情形,就断定死后什么都没有了,学习佛法后要认识到这样的断见是非常错误的,因果贯穿过去现在未来,真实不虚。 【白话典故:两舌的果报】 有一个大富长者,家财万贯,金银财宝取用不尽,尤其妻子贞美贤慧,更使他欢喜。 长者结婚多年才生下一个儿子,自然欣喜万分。可是很不幸,这孩子才牙牙学语时便害起病来,经医生诊断,说是生疮,虽然请来许多名医,也无法疗治,因此长者成天愁眉不展。 可怜的小孩在群医束手无策之下,天天哀号叫苦,过着痛苦的生活。由于他的痛苦呻号声扰及邻里,所以大家都叫他呻号。 光阴似水,带走了呻号的童年岁月,他已经长大成人了。不过,身上的恶疾并未痊愈,仍是日夜的哀痛,令人听了都为他难过。附近有一个老人听见呻号痛苦呼号之声,心里很是不忍,于是来到呻号家里慰问,并对呻号道:“我曾经听到许多人称赞说,在祗园精舍有位大医王,我们身体上的病或者心理的病,他都能够医治。他有神圣妙方,任何难治的病症到他那里都能马上痊愈,你何不赶快虔诚的去求治?” 长者子呻号听了老人的话,欢喜得不得了,便抱病到祗园精舍求见佛陀。呻号见到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庄严圣身,如同百千光明,心里喜悦赞叹。他的愁苦恼恨已经减少了许多,随即五体投地礼拜佛陀。 佛陀的慈悲,从不舍弃任何一个病苦的众生,所以呻号来时,佛陀非常高兴,便为他宣说拔除一切苦患的胜妙法门。呻号听闻佛陀说法以后,忏悔罪过。这时他身上几十年来的疮毒,马上好了,痛苦完全消除,心中生起虔敬欢喜。后来要求佛陀允许他出家做比丘,他精进修习,不久便证得罗汉果。 诸比丘看到呻号这样,觉得很稀奇,就问佛陀:“呻号是以何种因缘而得此果报?” 佛陀对弟子们说道:“在过去无量世中,波罗奈国有甲乙两个富翁。因为他俩平日就怨憎相诤,所以甲富翁拿出了许多珍宝,进奉给国王。国王得到他的贡献,对他特别宠爱,因此甲富翁就在国王面前毁谤乙富翁说:乙某人非常恶毒,常常阴谋用计害我,希望大王严惩恶人,保护善良人民。国王因受其好处而失去观察力,信以为真,就令人拘捕乙富翁,不许其辩解,并施以酷刑,使其遍体鳞伤,百般的痛苦。后来经由乙富翁家人出钱赎罪,才得以释放回家。回去以后,深自思惟,人有了身体就有痛苦,多灾多祸,我与某甲并无怨仇,他竟然害得我如此痛苦。不久即立志入山中修行,证得辟支佛。那时辟支佛发大悲心,怕甲富翁来生受苦报,便往其家中现种种神变,甲富翁看到这种不可思议的情形,心生敬仰,随即请辟支佛上座,以种种美食供养,并向辟支佛忏悔前罪。你们知道,过去在国王前下谗言的人,就是现在受病苦的呻号比丘。后来由于他受辟支佛的恩惠,忏悔前罪,虔诚皈依三宝,所以才能于今日得到佛陀的救度,速成圣果。” 通过因果规律的学习,我们应对因缘果报真实不虚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,深信因果不敢放纵自己身口意造作恶业,是智者的选择。种善因得善果, 种净因得净果, 乃至成佛, 都是由于自己当下的每一念,我们要深度思考该怎样去修正自己错误的身口意、善护念自己的身口意。想要得到快乐就只有行善,不想得到痛苦就只有不造恶业。我们当下点滴的身、口、意造作直接决定了自己未来的命运走向,每一个念头、每一句话、每一件事都决定着它相应的果报。所以行为必须遵循业因果的规律来取舍,以业决定一切痛苦与快乐之理,身、口、意的行为就会有清晰的方向。既然一切安乐与痛苦都是由善业、恶业所感召,而善业、恶业又源于当下一念心的发起,所以祸福的根源就在当下一念。我们应该昼夜之中,在自己的心念上下功夫,勤修戒定慧,熄灭贪嗔痴,时时保持正念相续,才能逐渐清净三业。 ‘诸恶莫作, 众善奉行, 自净其意, 是诸佛教’。正信的佛教教理教法如能广布传扬, 人人都能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, 向善而行, 小之可以成为自修之正人君子, 大之发菩提心自觉觉他化社会为良善, 化世界为太平, 转五浊而为七宝。 【缘聚禅莲恩师法语】
|
发表评论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登录。